干旄

干旄朗读

孑孑干旄,在浚之郊。素丝纰之,良马四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畀之?

孑孑干旟,在浚之都。素丝组之,良马五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予之?

孑孑干旌,在浚之城。素丝祝之,良马六之。彼姝者子,何以告之?

译文

牛尾之旗高高飘,人马来到浚邑郊。素丝束束理分明,良马四匹礼不轻。那位忠顺的贤士,你用什么来回敬?

鹰纹大旗高高飘,人马来到浚近郊。束帛层层堆得好,良马五匹选得妙。那位忠顺的贤士,你用什么来回报?

鸟羽旗帜高高飘,人马来到浚城郊。束帛捆捆堆得好,良马六匹真不少。那位忠顺的贤士,有何良策来回报?

注释

鄘(yōng):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汲县北。

干旄(máo):以牦牛尾饰旗杆,树于车后,以状威仪。干,通“竿”“杆”。旄,同“牦”,牦牛尾。

孑(jié)孑:旗帜高举的样子。

浚(xùn):卫国城邑,故址在今河南浚县。

素丝:白丝,一说束帛。纰(pí):连缀,束丝之法。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。

良马四之: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。下文“五之”“六之”用法相同。

彼:那。姝(shū):美好。一说顺从貌。子:贤者。

畀(bì):给,予。

旟(yú):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。

都:古时地方的区域名。《毛传》:“下邑曰都。”下邑,近城。

组:编织,束丝之法。

予:给予。

旌(jīng):旗的一种。挂牦牛尾于竿头,下有五彩鸟羽。

祝:“属”的假借字,编连缝合。一说厚积之状。

告(gǔ):作名词用,忠言也。一说同“予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102-104

2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105-106

干旄创作背景

  《鄘风·干旄》一诗,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,各家之说,可谓洋洋大观,但其中影响较大的,主要有三种。一是以《毛诗序》为代表的“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”;二是以《诗集传》为代表的“卫大夫访贤说”,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“男恋女情诗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102-104

2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105-106

猜你喜欢

花开不同赏,花落不同悲。欲问相思处,花开花落时。
揽草结同心,将以遗知音。春愁正断绝,春鸟复哀吟。
风花日将老,佳期犹渺渺。不结同心人,空结同心草。

()
明馀庆

三边烽乱惊,十万且横行。风卷常山阵,笳喧细柳营。

剑花寒不落,弓月晓逾明。会取淮南地,持作朔方城。

()

射干才一朵,瓶小不胜花。剪似春罗碎,翩如綵蝶斜。

白头簪不可,素手赠谁家。砚侧间相映,光含一点霞。

()

地上春色生,眼前诗彩明。手携片宝月,言是高僧名。
溪转万曲心,水流千里声。飞鸣向谁去,江鸿弟与兄。

()

溪流曲曲绕柴门,石作屏风树作垣。每与野人临水坐,梅花香里话君恩。

()

东京少长认维桑,书剑谁教入帝乡。一事无成空放逐,
故人相见重凄凉。楼台寂寞官河晚,人物稀疏驿路长。
莫怪临风惆怅久,十年春色忆维扬。

()